
最近热度更高的事件非冬奥会莫属,相信大家都有被他们给刷屏了吧!
青蛙公主谷爱凌
一户一墩大计划
又或者是人间理想羽生结弦
这场奥运会牵动了所有人的心,也让世界看到了大国的自信和从容。
作为紧追时事热点的小编,也学习了一些制冷方面的新鲜知识。
速滑馆是北京冬奥会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
速滑馆又称“冰丝带”,它的外形上由22条晶莹美丽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与明亮剔透的超白玻璃相结合,象征着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冰上留下的滑行轨迹。
“冰丝带”作为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在“冰”这一块可下了不少功夫!
为了运动员有更好的成绩。这个冰面必须是1.2万平方米的整体,表面平整误差不超过5毫米且整个冰面的制冷温度,误差不能超过0.5摄氏度。
为达到这一效果,冰丝带成为世界上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的大道速滑馆,因为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不光具备优异的环保性能,更提高了冰场温度的均匀性和热回收效率,这一项项前沿科技,将冰面的温度、软硬度、平整度调整到更佳状态,造就了“最快的冰”。
“最快的冰”不负众望!
迄今为止,在这片”最快的冰”上,已经见证了4个奥运纪录的诞生了!
有人或许想问了,为什么奥运会制冷为什么不使用液氮呢?液氮的沸点为-196℃,制冷的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由于液氮的价格更加高昂,一般适用于细胞工程,但是液氮在冬奥会上也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一起来看看。
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后,会钻进一个大冰箱内,这个大冰箱的内部环境低至零下100多度,目的是让运动员快速恢复身体机能。
这项黑科技是超低温冷疗,这个大冰箱的超低温环境实际上是液氮和空气混合产生的超低温气体。
当运动员进入超低温冷疗舱,过低的温度使身体产生 应激反应,大肌肉群里的血液 将流向心脏、肝脏等内脏器官,起到快速保护核心器官的作用,2~3分钟后,人体从超低温环境回到常温环境,内脏中的血液又涌回到肌肉。这种超低温刺激让血液出现 “二次分布”, 加速了身体的恢复。
在超低温冷疗舱中仅需两三分钟,运动员的肌肉酸痛就能明显减轻,效果立竿见影。此外,超低温冷疗还能调节运动员的交感神经,让他们晚上也能睡得更好。